“舌尖上的安全”堪忧 土壤修复“大锤”业界抡开
近日,一则“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严重,砷超标715倍”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有关于公益组织参与污染治理的看法的出现,也有流域治理相关部门工作提出了质疑。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言论里,湖南环保厅也站出来“辟谣”,召开新闻见面会,现场公布近年来湘江治理情况,并称网上流传的消息“是假新闻”。
“湘江流域重金属砷超标715倍”的消息是真是假,我们不予置评。但由其“呈上”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话题却再次强势进入公众视野。
环保部发布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
为规范有序地推动地方开展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场地修复,统筹解决污染场地全过程环境管理中产生的具体操作问题,近日,环保部发布了《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根据污染场地全过程管理的原则,统筹考虑土壤和地下水等环境介质,《指南》对场地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环境监理、验收及长期风险管理等所有环节,明确了各方责任,理顺了工作程序,提出了技术方法,细化了操作规范。
与环保部今年2月发布的场地系列环保标准相比,《指南》对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修复及监测等方面细化补充了操作要求,并增加了环境监理、修复验收及后期管理的内容。
下一步,环保部将继续督促各地落实已发布的各项文件,强化污染场地未经治理修复禁止开发利用等工作要求,不断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努力推进污染场地环境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
据悉,环保部先后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出台了系列环保标准,发布了第一批修复技术目录。
土壤修复行业正起步发展
与政策法规同期的,还有近日启动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招标活动。由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名企排行网、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组织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项目招标采购评价推介活动近日在北京启动。据介绍,该评价活动将有利于规范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项目招标采购秩序,给政府招标人、项目业主、招标机构提供招标采购比选参考,确保项目质量安全,合理降低采购成本。
据了解,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专家预测,从2014年至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可达6856亿元。而目前国内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近1000余家,整个行业处于起步发展期,企业良莠不齐,缺少规范标准。
重金属污染威胁“舌尖上的安全”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珍贵的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专家表示,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产出健康的粮食,进而造就健康的人群和健康的社会。
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同时80年代后的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工矿企业遍地开花,而环保措施并不配套,目前中国的土壤陷入了农业生产带来的土壤退化问题和工业污染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在这两个问题的双重夹击下,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倍显突出,镉大米事件近期频繁发生就是其中的表现。
正如以上所说,土壤酸化等问题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的问题并存且相互影响。粮食重金属超标问题并非单一的因为土壤重金属超标带来的影响,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的降低等也同样提高了粮食超标的风险性。因此要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治理,同时对土壤的酸化问题也需要得到同样的重视。事实上通过改良土壤的酸性以及对水稻的合理水分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镉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新材料快捷“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
在大众被困在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制成的密不透风的囚笼中,一项可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型磁性固体螯合剂材料技术”日前在北京“冒泡”。
据悉,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共同研发成功的一项可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型磁性固体螯合剂材料技术”,日前在北京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徐应明说,该材料具有固相螯合捕集、磁选分离的双重功能,对土壤中多种形态的非磁性重金属元素有分离净化作用。材料结构具原创性,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同类研究中,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范力仁也表示,磁性固体螯合剂颗粒材料可“靶向螯合钝化”土壤有害重金属,减少种植农作物对之吸收;又可在休耕农闲时,用磁选方法快速将负载了重金属的磁性材料与土壤分离,使土壤重金属“移除减量”净化,直接消除重金属被土壤生物或其它原因再度活化污染隐患。该材料可再生循环使用,吨土壤处理材料消耗费用可低至2—10元/每元素。
经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验中心检测,送样土壤镉、铅去除率分别为77%、73.6%。湖南株洲铅锌冶炼厂区附近表层土壤净化试验显示,镉、铅去除率约75%,锌去除率约50%。铅、镉含量由重度污染级别降至40.15毫克/公斤、1.28毫克/公斤,接近土壤自然背景值和国家二级标准,去除效果显著;并被用户评价为“具有满意的土壤污染重金属移除修复效果”。
相关新闻:
湘江流域被指砷超标715倍 湖南环保厅:是假新闻
湘江“落难” 清澈数据或能纾解重金属污染沉疴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环保在线,http://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共商大计 共谋发展
上海市排水行业协会二届四次会员大会4月15日下午在上海隆重[详细]
- 02业泰塑电加热器金牌品质
业泰是沪上一家生产经营电加热器的高新技术企业。[详细]
- 03打破传统能源发展旧格局 光伏行业逆势
近两年我国光伏行业形势向好,预期2015年将继续稳定增长,在[详细]
- 04市场低迷逼迫企业转型 煤炭行业或掀并
煤炭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更多,形势更加严峻,煤企亏损面超过[详细]
- 05政策利好现叠加效应 环保大市场“水”
环保概念股持续走高,并数度引领两市。业内认为,环保行业作[详细]
- 06河北空气治理压力山大 控煤成今年治气
燃煤消耗量大是造成河北省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面对空气污染[详细]
- 07垃圾增速比肩gdp 全国最大垃圾清洁焚烧
近几年,湖南长沙垃圾增长以每年超过10%左右的速度递增,增[详细]
- 08广州历时一年解析pm2.5来源 汽车尾气跃
广州空气污染物成分复杂,汽车尾气占21.7%,有14.2%搞不清。[详细]
- 01各方释义迭出飨业内 环保部3部分解读“
4月16日上午,环保部网站头条推出“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详细]
- 026数字再现污染现状 2014年中国土壤污染
2014年中国土壤污染情况数据近日公布。为业内人士更明晰数据[详细]
- 03紧抓零直排消除黑臭河 杭州市持续开展河道治理
目前,杭州257条黑臭河完成治理193条,主城区47条黑臭河全部[详细]
- 04“水十条”重拳治污 未来五年环保或成支柱产业
早在“水十条”出台之前,舆论就一再表示观望和期盼,对其中[详细]
- 05环保大数据上线新玩法 除了盯梢还能“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到“互联网+”,驱动互联网更深涉[详细]
- 06核电“内生外出”同加速 铸就核工业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建设[详细]
- 07净水机市场混“歪乏” 碧水源借众筹推
净水行业龙头企业——碧水源4月15日日发布了首款智能净水机d[详细]
- 08十年博弈胜负几经辗转 长江生态红线正
国家环保部近日在一份环评批复中明确表态,不得规划和建设小[详细]
- 01以彻查追责驱散事故疑云 细数这些年“p
从2007年至今,我国px项目争议已近九年,每次争论,都伴随着[详细]
- 02戎钛掘金阀门市场
戎钛是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阀门的高新技术企业。[详细]
- 03速7视觉震撼背后230车辆损坏
《速度与激情7》里赛车场景扣人心弦,然而背后的心酸却是230[详细]
- 04碧海蓝天秀水永驻 锦州市兼容并蓄焕发绿色生机
锦州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大、小凌河穿境而过,独特的地理[详细]
- 05机动车尾气排放成雾霾主因 概念股市场
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已经完成,将为治理工[详细]
- 06能源互联网概念加速落地 有望开启万亿
“互联网+”时代风起,“能源互联网”概念加速落地,不少企[详细]
- 07新德里成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 印度治污
最新资料显示,印度首都新德里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在[详细]
- 08明晰水权优化用水格局 全国性水权交易
中国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日前表示,水利部门已经提出了[详细]